买尔旦·吐尔洪(左)和木材厂负责人万邦礼将剖好的木板放在叉车上 “我在这个木材厂上班有两年的时间了,现在每个月固定收入有4000元钱,是木材厂的负责人万邦礼给了我信心和勇气,我一定要把贫困的帽子甩得远远的,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”4月25日,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润哈尔莫敦镇哈尔乌苏村村民买尔旦·吐尔洪一边晾晒剖好的木板,一边高兴地说。 买尔旦说,由于需要照顾老人和孩子,无法外出务工,现在,有了这份工作,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,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。 在木材加工流水线上,买尔旦主要负责开叉车将剖好的木板运送至晾晒场晾晒,然后再将晒好的木板进行打包,这个活儿对买尔旦来说,虽然轻车熟路,更多的却是责任。 和买尔旦一样,哈尔乌苏村及临近村镇有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在木材厂务工,他们在就业增收的同时,也找到了自信。 哈尔乌苏村村民吐拉汗·牙合甫说:“万邦礼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,谁家有困难,他都会伸出援助之手,就连我们每个人的生日,他都记得很清楚。” 万邦礼是新疆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巴润哈尔莫敦镇本土书法石刻艺人。2012年,万邦礼看到当地许多困难群众由于没有一技之长,生活较为困难,便筹资办起了个体木材厂,不仅向村民收购树木促进村民增收,而且还吸纳周边的困难群众在木材厂就业创收。 万邦礼说: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推动脱贫攻坚,没有局外人。随着木材加工市场行情好转,我会不断增加工人工资,争取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实现就业。” 和静县人大、县委政法委驻巴润哈尔莫敦镇哈尔乌苏村第一书记、工作队长刘军说:“木材厂为村民增收致富搭起“金桥”,先后带动了哈尔乌苏村180多户困难家庭就业增收。这个小小的木材厂已经成为哈尔乌苏村‘民族团结一家亲’标杆。”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